焦卫〔2023〕48号 签 发 人:冯小亮
办理结果:A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27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焦作市委:
您单位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实二十大报告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定中医药发展信心、创新中医药发展理念、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加大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广力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持续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现状
(一)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加强市县乡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网络建设。全市共有中医医疗机构288个,其中三级中医院1个(市中医院),二级中医院15个,一级中医院6个,中医门诊部6个,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所267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均设立有中医科和中药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国医堂”(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全覆盖,其中31家单位被评为“河南省示范中医馆”。我市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只有南阳、焦作和郑州三家),全市9个县(市)区(除修武外)先后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一是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促进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中医医疗质量。目前,市中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市6个县级中医院均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实现二甲中医院全覆盖。二是强化专科建设。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市中医院脑病科),省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单位2个(中医脑病和中医康复),省级重点(特色)专科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单位6个,市级重点学科48个。
(三)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是以名中医评选为引领,突出高层次人才。我市现有河南省名中医2名。38名焦作市名中医和47名民间名中医,有效发挥了带动作用。二是制定实施“焦作市怀川岐黄人才培养工程”。通过跟师学习、专科建设、经典研修、团队建设、学术交流等形式,培养本土中医药领军人才、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青年人才有机衔接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同时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西学中等项目,为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三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2023年4月,市中医院与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中医康复学院共建协议,双方已开展多项教学活动和科研合作,不断提升康复中心教学科研能力。
二、下步打算
(一)积极推动中医药政策法规落地。持续贯彻落实《中共焦作市委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发挥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积极与市医保、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协调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瓶颈。
(二)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市中医院中医优势专科综合楼建设,巩固强化两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能力,扩大区域影响力,打造专科品牌。支持孟州市中医院通过提质升级,创建成为三级中医医院。推进沁阳市、孟州市两个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每家医院建设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成1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国家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全市至少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
(三)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一是突出中高级中医药人才培养。争取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修人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和省第三批中医药学科青苗人才项目。持续实施“怀川岐黄人才培养工程”,培养有机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遴选培养5-10名中医学科骨干人才,引领中医临床优势学科可持续发展。二是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依托基层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实施“银针进万村”计划,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2023年7月27日
联系人:市卫健委中医科侯晓慧 联系电话:3569287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
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办公室 2023年7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