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卫〔2023〕60号 签 发 人:冯小亮
办理结果:A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154号提案的答复
薛爱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联防联控,全市352万人民群众同心抗疫、坚韧奉献,仅用1个月时间打赢武汉疫情阻击战,保持连续760天无新增本土病例;奥密克戎毒株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传播时期,果断高效处置百余起输入疫情,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转段阶段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开展系列压峰缓峰防治措施,1个月时间度过了感染和重症高峰,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效统筹,实现了用最小代价取得疫情防控最大成效。
三年多的抗疫斗争波澜壮阔,三年多的抗疫历程极不平凡,三年多的抗疫成就来之不易。回首过去三年多时间,我市立足实际,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积累了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宝贵经验,但亦暴露出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目前,新冠疫情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正如您所说“放开不等于躺平,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怎样防疫和应对新的问题,思考怎样在和新冠共存中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降低危害并为最终走出疫情创造条件”。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认真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全面深入总结三年多来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并针对暴露的问题短板和当前出现的疫情新形势、新变化,在防控应对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升,制定更加科学精准有效的应对措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及时优化防控指挥体系。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工作重心转移,市指挥部及时将“一办五部”调整为“一办三部”,将22个工作专班调整为9个工作专班,对原有人员进行重组,明确新阶段任务分工,保持指挥体系高效运转、防控队伍常态常备,确保转换阶段平稳度峰。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进一步优化调整组织架构,加强监测预警和重点人群防治宣教,最大限度降低大规模集中感染风险和重症率。
二、迅速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疫情转段时间,全市住院病人、发热患者人数激增,我市迅速确定“全市一盘棋、全院一张床、基层一张网”救治方针,两周内全市重症床位和可转化重症床位迅速扩容到741张,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应开尽开”,发热患者“应接尽接”,120急救热线与12345、110等热线平台互联互通,24小时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政策答疑、健康咨询、紧急救助等服务。同时组建1414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走村入户开展巡诊服务,及时帮助高危感染人群就医转诊。自2022年12月18日全市达到感染高峰,1个月时间我市顺利度峰,30多万人得到及时诊疗,400多名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三、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对全市46.8万名重点人群按照“红黄蓝”三色开展分类健康管理,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1万台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对重点人群每日提供免费上门血氧检测。组成5413个送药小分队,为“一老一困一弱”重点人群发放爱心健康包48万余份。制定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养老机构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服务和急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内部闭环管理,每日对入住老人进行健康监测,每周至少开展两次抗原检测,动态掌握老人健康状况,对机构内感染人员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最大限度控制场所内聚集性疫情,降低重症率。
四、加大药品储备供应保障。为应对感染高峰群众用药问题,市指挥部建立由卫健、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药品储备联席制度,派驻专班帮助药企协调解决退烧药物原材料近4万吨,可生产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2300万片,全力保障用药需求。动员全市各零售药店免费向群众发放退烧药55.96万片,采取药店拆零销售、推广中药方剂、开展“邻里互助、余药共享”、发放“爱心健康包”等方式,群众用药紧缺局面快速得到缓解。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每日监测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新冠对症药品情况,加强医务人员诊疗用药培训,未出现紧急药品短缺情况。
五、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是重视中医药文化宣传和推广。夯实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聘请专家进行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和培训,每期邀请1名“焦作市名中医”在焦作日报、融媒体平台“中医健康大讲堂”栏目主讲中医药知识;遴选确定12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讲好焦作中医药故事,强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六进”活动。二是重视中医药文化载体开发和保护。编辑出版了《焦作中医志》,详细记录和总结了我市中医事业发展的历程。焦作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焦作药王庙和温县中医院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全市建设20个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制作中医药文化产品。三是重视中医药学术思想挖掘和整理。持续开展“名中医评选”、“仲景学堂”等人才评选和培养项目,将中医药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捐献与“名中医”评选结合,先后编辑出版了《焦作市民间秘方验方汇编》第一集、第二集和《焦作当代中医名医》。焦作市温县段氏中医疗法学术流派、孟州市卢氏温阳通脉学术流派、焦作市田氏中医同源学术流派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
六、加强健康科普宣教和舆情应对。通过向每家每户发放新冠病毒防治应知应会卡、发布健康提醒、推送“怎么办”系列短信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科学应对能力。同时,加强舆情监测,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及时组织专家正面发声,进行解惑答疑和防治知识普及,消除群众顾虑恐慌,提升全民科学防治信心。
七、有效应对第二波新冠疫情。制定《焦作市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应对处置预案》,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桌面推演,坚持日研判、日报告制度,密切监测疫情发展态势,持续做好重点场所防控和重点人群随访服务,加强重症救治资源和相关药物储备,全面做好应对第二波疫情各项准备。我市第二波疫情于5月初开始流行,强度明显低于第一波,6月初度过感染高峰,现进入零星散发低水平流行阶段。
八、妥善做好抗疫资产处置。对新冠疫情“乙类甲管”期间全市方舱医院、核酸采样屋、隔离点等抗疫资产底数及使用现状开展调查。全市原有核酸采样屋276个,现保留23个提供日常核酸采样服务,253个已转为它用(帐篷类撤除,租赁类组装板房归还厂家,其它的改为便民服务点、创卫宣传亭、志愿者岗亭等);原有集中隔离点135个、房间25827间,125个已恢复原用途(宾馆、企业公寓),10个拟转为它用(医养中心、青年旅社、对外出租、廉租房等);6个县(市)和中站区、马村区均储备1家方舱医院,总床位数2057张,可随时启用。
下一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将充分利用当前疫情平稳窗口期加快弥补短板,在落实落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平急结合的机制和举措,持续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新阶段科学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2023年7月27日
联系人:市卫健委胡明 联系电话:3569295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
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办公室 2023年7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