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是第17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同一健康,共建共享,消除狂犬病”。
狂犬病可防可控,不可治
狂犬病是目前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每年都要夺取全球数万人的生命,堪称无形的杀手。但通过及时、彻底、规范的暴露后处置,狂犬病几乎100%可以预防。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种乙类传染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几乎为100%!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
二、狂犬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与其它传染病相比,狂犬病潜伏期相对较长,从我国现有的病例来看,潜伏期大多为半年以内,一般为1~3个月。发病前通常出现焦虑、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发病后会感到原暴露部位异常或刺痛,接着出现恐水、怕光、怕风、吞咽困难、狂躁等症状,随后发生瘫痪、昏迷,一般在发病四五天内死亡。
三、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带狂犬病毒的哺乳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在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犬、猫及野生动物。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不感染、不传播狂犬病病毒。
四、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及黏膜侵入人体,常见的方式是被发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另外,接触发病动物的唾液和分泌物也有可能被感染。
五、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风险如何分级?
● 一级暴露
接触/喂养动物,皮肤完好没有受伤
——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 二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轻微抓伤或擦伤,皮肤破损但无出血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
● 三级暴露
单处/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伴有出血破损皮肤被舔舐;接触蝙蝠;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
——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疫苗
六、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伤口怎么处理?
伤口处置越早越好,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
七、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程序有哪些?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目前,已批准使用相应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免疫程序有“五针法”和“四针法”。
5针免疫程序:于0(注射当天,下同)、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
“2-1-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八、再次被犬、猫咬伤后如何处置?
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置。
如果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九、消除狂犬病应该做些什么?
1.合法养犬。为宠物办理“养犬登记证”。
2.科学养犬。每年定时为爱犬进行疫苗注射。
3.文明养犬。遛狗时请牵绳,建议外出时为爱犬佩戴嘴套。
4.绝育有利。避免犬只过剩,沦为流浪犬。
5.相伴一生。不抛弃,流浪犬是狂犬病传播的主要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