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小知识
一、世界肝炎日的由来
世界肝炎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定的八个针对特定疾病的官方世界卫生日之一。第一届世界肝炎认知日宣传活动于2004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为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及第一个乙肝疫苗的发明者巴鲁克·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世界卫生组织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变更为7月28日。
二、肝炎的类型
肝炎分为非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两种。非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代谢性及药物性肝炎等,一般不具有传染性。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亚型。其中,乙型肝炎最为常见。
三、乙肝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在我国,乙肝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乙肝常见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每年超过120万例病毒性肝炎病例中,近80%的病例为乙肝。“乙肝-肝硬化-肝癌”被称为“乙肝三部曲”。大部分肝硬化、肝癌都是从乙肝发展而来,总的来说,大概有10%~30%慢性乙肝患者经过5~10年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又有5%~10%经过5~10年转变成肝癌,也有部分患者是肝硬化和肝癌同步发生的。WHO在肝癌预防会议上指出,乙肝病毒与肝癌的相关性高达80%。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前十的癌症中,肝癌位列第二,达39万。研究报道,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包括肝硬化、肝癌)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人民币。
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途径。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接种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15岁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下降,5岁以下人群HBsAg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14年的0.32%。随着对新生儿广泛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的流行特征发生很大变化,成年人乙肝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劳动力人群;成人HBsAg携带率变化不明显,仍处于较高水平;成年人和成年高危人群乙肝疫苗覆盖率较低、易感性高。因此,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是降低HBV感染率和发病率,减少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
四、丙肝是如何传播的?可治愈吗?
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因感染后症状隐匿,患者常常不能及时治疗,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癌。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潜伏特征与乙肝病毒类似,主要经过血液、不洁性行为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因丙肝病毒感染后隐匿性极强,及早检测是发现丙肝的唯一方法。与乙肝有预防疫苗而无特效治疗药不同,丙肝没有预防疫苗,但有特效治疗药物。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口服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和国家医保政策的落实,使得丙肝的治愈成为可能。目前纳入医保的三种药物(择必达、夏帆宁、丙通沙)一般需要3个月的疗程,治疗结束后HCV RNA检测不到即为治愈。